中国商业航天,“瞄准”SpaceX

发布时间:2024-06-13 23:35:24 来源: sp20240613

  商业航天竞速:中国企业“瞄准”SpaceX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周游

  发于2024.3.4总第113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试想在海边,打开手机推送,看着上面实时播报的当地紫外线强度、海温高低、海岸风浪等级等信息,来决定今天要不要做日光浴。这样的场景已不是幻想。不远的未来,婺源哪里开着油菜花,香山哪一棵树的叶子红了,诸如此类的信息都能通过手机端直连卫星的App来获得。

  这类服务得益于低轨卫星互联网上的遥感卫星。2月3日,来自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11颗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组成了全球首个商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星座的一部分,目前已有20颗卫星在轨。按吉利控股集团计划,该星座今年将完成一期72颗卫星的组网部署,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服务。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今年,来自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计划“星网工程”的部分卫星即将陆续升空,最终计划在10年内形成拥有1.3万颗星的巨型星座。作为卫星的载体,火箭的发射为规模化组网发射做着积极准备。2023年,国内共完成67次火箭发射,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火箭发射次数的30%,其中48发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此同时,民营商业航天异军突起,占据13发,商发数量、发射份额、发射成功率等都创下历史新高。

  商业航天迎来增速的同时,中国企业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差距并未被忽视。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顾行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SpaceX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开启了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国际竞争局面,其在高效、低成本的海量卫星星座建设、配套业务及市场规模方面依然领跑全球。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实现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以及卫星服务的大面积用户覆盖。“商业航天不是基础设施的商业化,而是服务的商业化。”

  “卷”出成本更低的大火箭

  在北京亦庄,以荣华南路为核心,西起地泽路东至宏达中路的一片区域,素有“火箭一条街”之称。该区域半径不到两公里,却坐落着中国市场估值最高的几家民营火箭企业。如果以成功发射入轨为指标,截至去年,国内已有5家商业火箭公司达标,分别是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

2024年1月19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验证朱雀三号大型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一子级垂直返回关键技术。图/中新

  今年1月11日,“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试飞成功,将搭载的3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