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观察:浙江何以向海而兴?

发布时间:2024-06-04 05:27:44 来源: sp20240604

   中新网 舟山12月28日电(记者 林波)站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的制高点远眺整个舟山(鱼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以下简称“绿色石化基地”),炼化装置直入云端,工程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景。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供图

  “曾经不足7平方公里的小岛已蜕变成了占地2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石化工厂。”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伟见证并参与了油气产业的发展。他表示,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支持下,该公司也成为全国首家同时具有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资格一体的民营炼化企业。

  如今,原先只是孤悬在海上的小岛鱼山岛,已悄然蝶变成中国最大、单体全球前列的石化基地。不远处的岙山岛,则是中国最大的油气储运中转基地。

  这是浙江向海而兴的故事剪影。2023年,海洋大省浙江的“深蓝故事”依旧精彩。

  开启万亿级油气全产业链道路

  “八八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望2023年,海洋经济正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聚力形成两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万亿级以绿色石化为支撑的油气全产业链集群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舟山挂牌成立。其成立之初,便已明确将“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作为建设重点。

  跳出浙江看中国,石油化工经济强省不少。辽宁、山东等地的原油加工能力均“实力超强”。“不产一滴油”的浙江何以能开启这条万亿级的油气全产业链道路?

  “浙江将以宁波舟山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全球油气领域合作,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构建接轨国际的油气和大宗商品市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浙江省副省长卢山在第六届世界油商大会上如是说。

  2023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片区在海事服务改革创新上不断突破,协调解决液化天然气加注经营准入、加注试点资格、跨关区提气作业、港口服务企业备案等锚地加注试单作业条件事项。

  2023年8月,国内首单港口外锚地大型散货船“船对船”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在舟山港域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在液化天然气加注区域和船型多样化取得双突破。

2023年10月,全国首单集装箱船海上生物燃料加注现场。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供图

  2023年10月,全国首单集装箱船海上生物燃料加注在舟山港域完成。在海事巡逻艇的监护下,供油船“思杰21”轮在舟山马峙锚地经过约4个小时作业,为一艘中国香港集装箱船“NEW MING ZHOU60”轮完成约325吨船用B24生物燃料油的补给。

  这也标志着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首个具备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等多种清洁能源海上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填补了中国在集装箱船舶绿色燃料品类、生物燃料油海上锚地加注作业模式等领域的空白。

  发展海洋经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舟山市于2023年6月出台了《油气贸易企业规范提升发展方案》。

  据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方案》的落地实施,有利于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平台、市场主体三位一体,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有效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发展服务能力,实现油气贸易环节的改革集成、效果集成。

  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全球一流

  眼下,坐拥宁波舟山港的浙江正在努力探索、大力推动着“海陆联动、多式联运”,做强“海”字文章。

  2023年6月,中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穿过港作拖轮打起的水门,缓缓靠向正在码头6号泊位进行装卸作业的双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