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护我的晚年生活?详细解读老年人意定监护 助力更多人老有所依

发布时间:2024-06-11 01:43:28 来源: sp20240611

  央视网消息: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8亿,其中有一部分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无法履行监护责任,当他们步入高龄或因失能、失智导致民事行为能力减弱的时候,将会遭遇就医、照护以及去世后财产处理、殡葬等诸多的问题与麻烦,谁来监护自己的晚年生活成为他们最大的关切。

  汤女士今年65岁,因为30多岁的女儿患有智力残疾,无法履行监护责任,这几年她一直为自己和女儿未来的监护问题担忧,她把周围的亲戚都捋了一遍,发现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跟汤女士相比,今年74岁的北京燕女士给自己找监护人的愿望更为迫切,老伴几年前去世后,她与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因为担心自己去世后,智力残疾的女儿无法处理自己的财产,女儿生活更是无法保障,燕女士提前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房产,开始着急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燕女士告诉记者,经过慎重考虑,她口头委托自己的侄女做意定监护人,侄女也答应今后会替她定期探望女儿,但是因为意定监护涉及燕女士本人的养老送终以及她女儿今后的托养等一系列问题,燕女士也担心真正签署意定监护协议的时候,侄女会打退堂鼓。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和北京市老龄协会日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事实无人监护、处于监护困境的老年人数量明显上升,在被调查者中,有近80%的老年人担心出现突发疾病或遇到意外情况时无人料理紧急医疗救治、身后事等相关事务。

  意定监护:让监护缺失的老人老有所依

  意定监护,也就是根据老年人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他个人或组织作为自己的监护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汤女士和燕女士这样子女没有监护能力的老人或者没有子女的老人,开始着手研究意定监护如何操作。

  根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规定,对于法定监护人缺失的情形,可以选择公职监护人和意定监护。其中,公职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教授 刘智慧:《民法典》已经确立了成年意定监护制度,但是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切实落实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给予明确的规范,比如说成年意定监护人应当履行哪些职责,以及他是否履行职责,那我们如何设定成年意定监护人的监督人,这些对于切实落实成年意定监护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观察:有待完善的意定监护

  专家指出,虽然我国现行《民法典》对于成年人意定监护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意定监护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导致真正能达成意定监护的案例并不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年人在寻找意定监护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意定监护人是当下部分老年人监护领域的难点,由于意定监护大多涉及财产处理,一些个人和社会组织由于担心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不愿意承担意定监护的职责。

  2020年,上海一名老人指定水果摊主作为自己的监护人,同时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指定在其过世后将价值约300万元的房产赠予水果摊摊主。但是随后,老人亲属以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为由,质疑意定监护协议的有效性。北京的燕女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她虽然指定自己的侄女作为意定监护人,但是由于还没有签订监护协议并公证,燕女士也担心由此引发其他亲属之间的矛盾。

  北京市朝阳区天睿智障人士康复服务中心主任 杨世茹:意定监护这块真的是比较复杂,从法律上来讲,还是有什么第一顺序人,第二顺序人,就是亲属这边。但是当你家找不着合适亲属的时候,那你就要去找社会组织,什么样的社会组织能值得信任、能靠得住,如果有政府牵头做这个社会组织,我们觉得可信度就更高。

  两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