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丨惠民生 利天下——“一带一路”中的人民至上理念

发布时间:2024-06-15 03:26:04 来源: sp20240615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惠民生 利天下——“一带一路”中的人民至上理念

  新华社记者刘健

  “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这样说。

  共建“一带一路”,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各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助减贫·授人以渔

  “在中国农业专家组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种植杂交水稻获得丰收,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东非国家布隆迪43岁的农民夏尔从2018年开始跟着中国专家学习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连续5年获得丰收。

  2015年以来,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一直致力于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2018年,专家组将夏尔所在村子确定为水稻减贫示范村,许多当地农民因此成为受益者。从2020年开始,专家组把减贫示范村的范围扩大到22个村庄。截至2023年6月,布隆迪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4000公顷,稻谷产量增加1.9万吨,农民收入增加910万美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这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也在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消除贫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共建国家合作推广水稻、玉米、菌草、水果等的种植以及禽畜养殖,推动当地减贫事业发展;从非洲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到东南亚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向共建国家员工传授从铁路项目建设到运营维护的专业知识;创办鲁班工坊,促进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努力实现援助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助力共建国家加快发展,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共建国家民众通过“一带一路”合作获得自我“造血”能力,改善了生活。

  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感言:“中国坚持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我们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自己学会钓鱼。”阿拉伯投资者联盟主席贾迈勒·巴尤米说,中国提出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一系列倡议,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减贫,有效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稳定。中国付出的巨大努力值得国际社会尊重。

  送健康·生命至上

  怀里抱着刚出生没几天的宝宝,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妇产科医生张茜动作轻柔。“他是这次地震中诞生的宝宝,妈妈被救护车直接拉到手术室紧急剖宫产,术前发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