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 | 地处“黄金内湾” 东莞如何聚势腾飞?

发布时间:2024-06-09 10:41:02 来源: sp20240609

  【开栏语】

  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分布在广阔海域上的1963个岛屿。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6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

  沿着领袖嘱托的蔚蓝坐标,满载勇立潮头的信心荣光,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开辟出一条又一条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航线”,共同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增添“蓝色动力”。

  为了深入展现新时代“海上新广东”故事,更好地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联合100多名中央和省市重点网络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海洋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知名网络达人、自媒体创作者等,分东、西、中三条线路探访调研广东14个沿海城市。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系列报道之“向海图强·广东观察” ,敬请垂注。

  俯瞰珠江口东岸,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横卧在狮子洋上,往来车辆络绎不绝,不远处的新湾码头,渔民们正在扬帆竞发逐浪捕鱼。在东莞港,“巨臂”起舞,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满载集装箱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地处“黄金内湾”的东莞,阔步新征程,书写“双万”城市发展奇迹。

  向海图强,勇立潮头。作为一座海洋城市,东莞主动拥抱世界,依托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打造“一带一港三区”的海洋空间发展格局;加强与世界的经贸往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海洋运输、海洋渔业、工程装备制造等一个个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今年以来,全市增资扩产项目加速落地,重大项目投资快速推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

  向海图强,东莞书写发展的华丽篇章

  南海之滨,珠江东岸,1978年7月,东莞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揭开面纱,这是中国内地引进的首家“三来一补”企业。

  向海图强的意识,开放包容基因,激励着东莞人逐浪前行,扬帆世界。40年多年来,东莞从一个普通的农业县变身为“国际制造名城”,成长为全国第十五个“双万”城市、全国超大城市,长期占据新一线城市榜单。

  今天,走进位于麻涌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船坞中一派繁忙。该公司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上持续发力,交付满足AMSA最新规范的4500平方米牲畜运输船7艘,填补国内建造技术空白;交付自然资源部新一代综合地质调查船,填补国内小吨位大钻深海洋地质科考船的空白……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蓬勃发展的势头,是东莞向海图强、发展劲头十足的一个缩影。

  这个秋天,东莞比往年都凉得早一些,但各重大项目现场却一派热火朝天。在塘厦,龙背岭优质产业空间项目现场机器轰鸣,项目建成后作为塘厦镇西北部重点产业发展片区。在常平镇,总投资达到105亿元的35个产业类项目集中动工,将为该镇加快产业立新柱提供强劲动能。石龙则与香港寰科公司签约,引入总投资30亿元的首个绿色新材料类项目,弥补石龙在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的短板。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助推器”,重大项目投资的稳定增长,体现出东莞经济的韧性。数据显示,2023年1月-9月,全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26.1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71.2%。全市今年新开工重大项目160个,建成投产重大项目79个。

  东莞经济韧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表现亮眼。

  东莞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增资扩产作为抓工业投资、抓工业项目的重要抓手,通过成立市、镇两套专班,上下联动、加大力度推进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

  一年以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全市增资扩产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企业增资扩产需求反映渠道逐步畅顺,需求对接效果明显增强,项目落地速度不断提升,增资扩产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数据显示,2023年1-9月累计推动计划投资额1亿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东莞129宗,计划投资额660.1亿元,吹响经济加快冲刺的“冲锋号”,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拥抱世界,东莞打造经济发展“蓝色”支柱

  航通四海,扬帆五洲。航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港口是外贸产业的压舱基石,东莞高度重视航运发展和港口建设。

  今天的东莞,立足“一带一港三区”的海洋空间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东莞港、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形成了一条蓝色产业带。东莞港积极助力东莞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格局,在狮子洋畔生动演绎了“丝路交响、山海和鸣”的精彩实践。

  目前,东莞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00多个,并开通了广东中欧进口班列先河,打通“中欧进口海铁联运通道”,开设集装箱班轮航线19条,完成货物吞吐量1.89亿吨,位居全省第四。

  今年10月1日,76台国产大巴陆续吊装至靠泊在东莞港一期码头的“前线幸福”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