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绿色标尺” 守好生态红线(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4-06-09 13:27:47 来源: sp20240609

  距离重庆奉节县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处,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正在火热建设中。避开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避开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电站能够精准落地,得益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

  什么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一个地方的开发建设中,什么项目允许建设,什么项目要考虑重新选址,都与之有关。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单元一策”分类管理

  2020年起,重庆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识别需要优先保护的区域3.08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各类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等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3年多来,重庆动态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项目选址规避风险、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管控等方面持续发力。

  目前全国共划定4万多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3类,陆域面积分别占比55%、15%和30%,“一单元一策”分类管理:

  优先保护单元完整利用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叠加红线以外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保护的其他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覆盖了全国67%的森林和72%的草原生态系统,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匹配,实施严格保护;

  重点管控单元包括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态破坏突出、环境风险高的区域,一般以人口密集区、工业聚集区和环境质量超标区域为主,覆盖了全国总人口规模的77%和GDP总量的86.7%,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格局一致,实施针对性的重点管控;

  一般管控单元指开发强度较低、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区域,实施一般管控,也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

  《意见》针对不同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提出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等调控策略及导向性的环境治理要求。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认为,把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生态环境“硬约束”,落实到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精准施策、科学治污、依法管理,可显著提高生态环境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水平。

  同时,专家认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单元一策”分类管理,将有效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并确保生态安全格局总体稳定,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一张图”“一清单”发挥生态环境导向作用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和流域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定,初步建立了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区及管控体系。但由于我&#